热点关注
9月23日《现代特稿》刊登《幸福常熟背后的民生路径》
发布日期:2014-09-25    浏览次数:5776次

 

 

  

     

    “感谢所有为了我的孩子入学和办理新市民卡的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8月29日,距离学校开学还有三天,和当地居民一样,在常熟打工的外地人郑家清收到了孩子的入学通知书后,写下感谢的话。

  其实,常熟市新市民服务网站每天都会收到数封这样的感谢信。

  从今年4月1日起,常熟开始对新市民实施积分制管理,在当地务工、经商、学习的外地人,从今年起都可以通过努力参与常熟建设获取“积分”,享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入学、就医、办理市民卡等“同城待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常熟人。

凭“积分”让外来人口享受“市民待遇”,已经成为常熟探索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一个新途径。

 “常熟将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努力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和谐社会人人共建的幸福常熟。”

  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张洪 王家言 陈明慧 胡宏毅

  化解入学难 城乡教育均衡布局

  10325个学位,这是常熟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今年吸纳新市民子女学位的数字。

  这一数字,在2013年是7815个。那时,不少来常熟多年的外地人只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回本籍所在地上学。

  地处苏南腹地,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十的常熟,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到常熟参与当地建设,2013年年底,常熟的外来人口已达110万人。这一数字,几乎与常熟当地户籍人口相当。

  如何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成为摆在常熟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民生议题。

实行新市民的同城化、均等化待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钥匙。而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是常熟给出的答案。

 “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新市民的社会责任,也符合本地居民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诉求。”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飏表示。

  根据新市民积分管理相关规则,纳入新市民积分管理的新市民,即可前往现居住地镇(区)新市民事务分中心服务窗口提出相关申请。当申请人积分符合条件时,其未成年子女可按相关规定入读该市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可享受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积分管理的申请人及其未成年子女还可享受办理市民卡待遇。

 “我们今年拿出了1万个学位面向新市民,这不是个小数字。”常熟市教育局局长殷东明坦言有压力,“但我们能够做得到。”

  实行积分入学,常熟的底气来自三方面。

  常熟的城乡教育均衡化保障了积分入学的顺利实施,以常熟全市为蓝图,按照东西南北中的布局均衡分布学校,校际间规模相当。校际教师交流也是平衡教育资源的路径,按照要求,参加交流的教师为当年符合交流条件人员的15%,常熟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交流的人数不少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人数的15%。

  零择校的推行则是常熟在教育均衡布局上的稳定阀,“实验中学是常熟市最好的中学之一,在今年要实行零择校,学校将对房产证、户口本、实际居住地三统一的生源优先进行安排。”殷东明告诉记者。

  实行集团办学是常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根据一体型集团办学理念,集团内的成员学校副校长由核心学校派遣,实施人、财、物统一管理,骨干教师进驻,迅速移植核心学校的管理模式、考核方式、家校共建形式,目前,已组建办学集团有实验中学、世茂实验小学等。

  常熟的教育均衡布局在今年的高考中初结硕果。“今年苏州市的理科状元出自常熟,整个苏州市考上清华大学的13人中就有5名常熟学子。”提及成绩,殷东明如数家珍,“常熟今年67.4%的二本及二本以上上线率也是全省第一。” 
  破解看病难 均衡布局医疗资源

  在常熟,参加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居民,若患胃癌等20种大病、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医药费报销比例可达70%,低保居民可达90%以上。按照此比例,参加该医疗保险的44万常熟市农民、城镇居民、学生、儿童等非就业人员的重大疾病医保水平已和城镇职工医保水平相当。这一保障水平,现居江苏全省第一。

  常熟的底气,正是来自常熟医疗体系的建设。据常熟市卫生局副局长金志强介绍,常熟组建了市级服务联合体,将全市三家重点医院的检验科合并成立检验所,通过向检验所派驻人员,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检验结果全省互认,使得患者能够凭借一份检验报告通达常熟市所有医院,提高了看病效率,节省了患者的费用。

  集中医疗资源的同时,常熟也注重医疗资源的全覆盖,常熟市区的223家社区均布局了卫生服务站。而乡镇卫生方面,为了保证医生质量,常熟通过以财政承担学费的方式,通过让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通过定向招聘并占用编制的方式使其在乡镇卫生院“沉淀”,保障了整体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

  医疗服务体系的均衡布局和医疗资源的城乡一体化,给常熟市民带来了一系列便利:常熟本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顺利就医,46%~48%的患者在常熟市内的医疗机构治疗,3.5%的常熟当地患者转移至苏州市外治疗,而3.5%的市外转院率创下全国最低比率。

  纾解养老难 居家养老大力覆盖

  2011年,根据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居民生命统计资料分析,常熟市的人均期望寿命达81岁,位居全省前列,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

  截至2013年年底,常熟市60岁以上老人数量达27.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达26.2%,远高于全国15.6%的水平,27.9万人中,有4.5万达80岁及以上。长寿之城背后,与常熟大力推广居家养老密切相关。

  根据常熟的实际情况,常熟出台了《常熟市加快养老服务业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常熟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对“五保、三无”老人,统一集中由市级敬老院交由政府托底供养,对低收入家庭中的老人,通过整合现有镇级养老资源,让低收入老人进入政府办的养老机构养老。而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群体,通过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走市场化路线满足养老需求。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对此,常熟尝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外包给社会专业组织和团队承担。而对于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常熟推广社区“311”家庭帮扶模式予以解决,即“3名志愿者+1户空巢老人=1个类家庭”,以家政类服务的方式,给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了提升长寿之城老人们的幸福感,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氛围,常熟每年专门从市财政拿出3000多万,给80至8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尊老金,以90至100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发放敬老金,从物质上关怀老人的生活。

  “我们应从百姓的呼声中看到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各项关乎民生的调研和措施尽量主动一点、超前一点。”惠建林表示,“要让百姓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这座被誉为“江南福地”的长寿之城,正在探索其独有的幸福民生路径。

   



版权所有:常熟市外来人员服务和管理办公室(常熟市新市民事务中心) 苏ICP备14010987号-1 技术支持:云标科技

建议使用IE6.0以上(不包括6.0)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216号